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 福建省消委会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省消费投诉分析中,按性质类别划分,合同问题投诉共1542件,占总投诉量的16.84%,与2019年同期相比,投诉量上升了28.39%,居性质类投诉第二位。 按服务类别划分,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1063件,占总投诉量的11.61%、占服务类投诉的26.74%,与2019年同期相比,投诉量上升7.05%,居服务类投诉首位。 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从业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近年来连续成为投诉热点,且已从传统美容、健身个别行业向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单个消费金额较大领域发展。目前,消费纠纷主要表现为: 一是商家尚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便先行发放预付卡或招募充值会员,若后期无法正常登记,商家无法开张营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受到侵害。 二是承诺不兑现,办卡容易退卡难,发卡企业诱导消费者进行预存充值,未履行事先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拒绝给消费者退钱或扣除消费者高额违约金。 三是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多方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逃避自身责任。 四是经营场所发生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场所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就自行终止服务,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引发群体投诉。 五是部分商家涉嫌诈骗,以办卡优惠条件为诱饵诈骗钱财,一旦得手就卷款走人,给消费者维权造成很大困难。 例如:2020年8月23日消费者余女士向福州市消委会投诉称其于2019年8月份在闽清县坂东快乐小孩店内充值300元,充值时商家承诺不受时间限制,但近期当消费者去使用时被告知有一年的时间限制,充值卡内尚有16次未使用,消费者不认可,向福州市消委会求助希望商家按约定履行承诺。 经调解,商家同意消费者继续使用充值卡内未使用的部分,消费者对此表示认可,调解成功。 在此,福建省消委会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 1.多做比较慎重选择 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或交纳预付金前,要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尽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能因商家优惠幅度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尤其是一些新开张的店、或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出售预付卡,风险较大。 2.签订合同细化约定 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或交纳预付金时,要仔细了解或详尽阅读有关说明,对没有合同的或者卡面约定过于简单的,要另行签订详细、明确的书面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预付式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细节,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条款;对于约定不清或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要坚决说“不”;不能图一时方便或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用口头约定代替书式合同,以免日后发生消费纠纷无据可依,给维权带来困难。 3.适度消费理性办卡 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地购买、充值预付式消费卡或交纳预付金,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式消费,以免因使用时间过长,遭遇商家因经营不善倒闭、逃逸等不确定情况,造成个人损失。消费者办理预付式消费卡后,要经常使用或者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以免商家换人或者贴出关店告示后,消费者不知情而造成损失。 4.保存证据及时维权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好预付款凭据、合同等证据,每次消费完后,要求商家提供单次消费凭据,及时核对卡内余额,防止余额被侵吞或盗用。当发现商家情况异常时,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咨询或举报。一旦与商家发生消费纠纷,可拨打12315或者12345尽早向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及时维权,遭遇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涉嫌经济诈骗的拨打110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