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工商银行福州分行“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断加强金融安全管理,筑牢金融“安全网”;另一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本月,该行组织全辖网点开展“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在进行常态化、阵地化教育宣传的同时,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通过以案说险的方式,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提示,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案例一:金融服务更适老 守住老人“钱袋子” 【真实案例】近日,老年客户张阿姨来到某网点办理转账业务,并主动询问可否开通手机银行通过线上办理业务。大堂客服经理当即向张阿姨推荐了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耐心向老人介绍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并重点说明了手机银行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真是太方便了!而且很安全!我学学也会用!”张阿姨欣喜地表示,之前担心手机银行操作复杂,自己人老眼花,容易操作错误,现在发现“使用起来也不难,很照顾我们上了年纪的人”。 【以案说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不擅于使用智能手机、警惕性较低、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等特点,通过诱骗老年人注册开办手机卡“送奖品”、“请求”帮忙转账等诈骗方式,盗刷老年人信息以及资金。 工商银行福州分行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在使用手机银行、支付软件时,建议在银行工作人员或家属的指导下操作,亦可学习正规操作流程后自行操作,切不可交给陌生人进行操作。 工商银行在为老年客群打造“幸福生活版”手机银行时,不仅充分结合老年客群的使用需求进行功能和操作优化,还升级了安全管理服务,如增设了安全向导,引导老年人利用五重安全锁关注账户和资金安全;转账汇款金额大于1万元时,系统会自动安全提示客户,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此外,还通过自主研发的“融安e信”系智能防诈系统,自动识别具有电信诈骗风险的账号,拦截高风险交易,切实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案例二:非法集资利息高 抵制诱惑勿中招 【真实案例】近日,一位老年客户来到某网点申请办理20万元转账汇款业务,准备购买一款亲戚介绍的7.8%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收款方是外地一家贸易公司,但老人准备购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来自某金融公司,并非该贸易公司。在进一步查询中,又发现企业经营异常,在三个月中连续变更法人、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等。这就基本可以判定该贸易公司从事类似民间非法融资性质的不法交易。 经过耐心的分析和劝说,老人逐渐冷静,放弃了转账,并对工作人员的警惕表示感谢。 【以案说险】这是典型的以高额回报投资理财为名义,通过自设或通过关联公司进行集资诈骗的案例。诈骗分子对非法集资形式进行形形色色的“包装”,最终的目的都是让消费者“掏钱”。 工商银行福州分行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火眼金睛,理性参与投资”,要不为高额回报所诱惑,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同时,列举了非法集资常见的四种手法: 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编造虚假项目。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以虚假宣传造势。通过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发布广告、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利用亲情诱骗。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采取类传销的手法,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案例三:电信诈骗套路多, 成功避险有妙招 【真实案例】近日,客户许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中以“【社会保障卡】全国社会保障卡统一升级电子版本”为由,诱导点击网址,并提供银行卡账户密码以及开户行等信息。 在网点进行业务咨询时,客服经理告知许先生,更换第三代社保卡不需要提供以上信息,只需本人带身份证至网点,或通过线上申请填写相关信息即可更换。 【以案说险】这是一起针对社保卡的新型电信诈骗,许先生短信中的网址并非是社会保障局或银行正规网址,而是一个诈骗“陷阱”。 工商银行福州分行工作人员提醒,电信诈骗手段日新月异,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广大金融消费者要谨记“四不原则”和“八个凡是”,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坚持“四不原则”。不要汇款、不要轻信、不点链接、不泄隐私。谨记“八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行汇款的都是诈骗; 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切勿上当。(龚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