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印发《福建省“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该行动将围绕福建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社会事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打造培训品牌、强化企业参与等举措,力争在2025年至2027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低于35%。 创新模式: 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此次行动的最大亮点是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实现从需求摸底到就业服务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具体实施中,福建省各级人社部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用工需求,同时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意愿。在此基础上,动态更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通过备案、遴选、招投标等方式确定优质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将实行开班备案、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制度,确保“一项目一方案”落实到位。 打造品牌: 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为提升培训质量和影响力,福建省将重点打造“匠心福建”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各地可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以“地名(企业名)+职业(工种)名称+培训”等通俗易传播的方式命名,打造一批有地方优势特色、培训数量大、就业效果好的培训品牌。 同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与劳务品牌双向联动的融合培育机制。通过培育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促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再通过培育劳务品牌带动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质量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企业主导: 构建人才培养生态圈 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牵头打造技能生态链,为本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培训。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实训中心等合作平台。 在激励机制方面,将深入实施“新八级工”制度,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为牵引,带动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产业升级”正向循环。同时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遴选50名左右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 重点群体: 精准服务力促就业 此次行动将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直通车工程、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等专项计划,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问题。 为确保培训效果,福建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加强训后跟踪服务,为参训学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让他们凭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 保障措施: 人社统筹部门推进 组织保障方面,将建立“人社统筹、部门推进、分类实施”工作机制,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资源开展培训。 服务保障方面,将在线上平台设置培训专栏,公开培训信息导航图,为劳动者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将有效提升福建省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也为福建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据悉,福建省各级人社部门正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红利尽快惠及企业和劳动者。(福州晚报 记者 李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