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全心全意打造放心消费“菜篮子”样板

来源:厦门机关党建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21 00:40:07    分享到:

人民的“菜篮子”是最大的民生与群众幸福指数密切相关,“菜篮子”产品价格合理稳定,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百姓的“菜篮子”就越拎越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合同处(以下简称“市场合同处”)敢于直面“菜篮子”工程中,农贸市场、水产品等存在的各种问题,善于在发展中补齐这一民生短板,以“穿针引线”工作法,写好这一民生答卷。

以党建引领为针头,发挥牵头带动作用;以党员先锋强针杆,形成攻坚示范效能;全心全意作针眼,用真心、全心、尽心,串联整合智慧线、资源线,以群众需求为落针点,用绣花功夫打造放心、舒心、暖心的消费环境,彰显“菜篮子”工程中的党建力量。

真心利民

61个农贸市场完成改造

留住烟火气息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农贸市场改造惠民之举,难关重重。市场合同处点燃红色引擎助推力,以党建引领勇破难关,激发克难关、攀高峰的奋进力量。

曾几何时,不少农贸市场脏乱差,市民期盼着能有环境更好、质量更佳的农贸市场,但农贸市场问题错综复杂,并非朝夕可解决。

特别是农贸市场主体多元化,建设标准、资金保障、验收投用,每一环节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攻坚克难,市场合同处处长李生林认为,只有不忘初心,矢志为民,发挥党建引领的强大动力,才能勇毅前行,破解难题。

为此,市场合同处全体党员主动作为

在顶层设计中,不走形式主义,推动《全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三年实施方案》《厦门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建设规划》等方案研究通过,并针对市场现状,提出“一场一策”建设思路,既有符合新城发展需求的商超型农贸市场,也有保留烟火气息的农村农贸市场;在施工推进中细化标准,因地制宜实行标准化改造设计;在机制建设中,组建“一市场一专班”工作机制,建立“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汇报、全年一总结”工作制度,推行全过程介入、全流程服务,强有力推动改造工作。

同安老城区最大的市场——城西市场因前期产权不清,且周边店面分属不同主体,改造屡次搁置。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市场合同处提出“摊店分割”“分期改造”等工作思路,确定分期分类建设计划及临时过渡市场方案,确保市场改造提升顺利推进。

image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农贸市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势必要规划先行。

江头批发市场面积大情况复杂,共分为8个区域,边经营边改造,光是方案设计就长达半年之久。改造方案中特别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市场以往寸土必争的理念。“市场中间有一个二层小楼,以前是摊位经营。考虑到市民采购的停车需求,经反复论证后,决定拆掉这一小楼,改造成公厕、停车场等区域。”李生林说道。在改造中,农贸市场还建设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快检系统、监控平台等,有效保障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同时,针对鼓浪屿市场、江头市场、集美市场等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导致市场消防工程无法合规施工等难题,市场合同处创新出台“开业前联合检查”,有效破解消防工程施工难、验收难。截至目前,全市101个市场中已有61个市场完成改造提升。

全心护民

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保障食品安全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根”和“魂”。锻造过硬党员队伍,强化责任担当、锤炼业务本领、提振精气神,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为先,强根铸魂

打造过硬队伍

回首2020年疫情暴发后,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市场合同处原班人马为骨干人员,组建了局疫情防控办,并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从那时起,党旗在这个阵地上高高飘扬,勇于担当、奋勇向前也成为每一名支部党员最坚定的信念。

image

为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厦门仅用一天时间率先全省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可是,进口冷链食品如何申报?基层单位如何落实监管?困难重重。

当时其他城市并无经验可循,局疫情防控办人员加班加点地头脑风暴,一条条扎实有力的举措落地见效。开发建设“进口冷链食品申报管理系统”,全国首创进口冷链食品“一码通行”管控模式,给进口冷链食品赋予“入厦通行码”,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批次检测、全批次消毒、全链条追溯,一年来共检消15万吨货物,成功拦截51批次,最大程度阻断疫情由物传人风险。

image

自去年疫情以来,连续650个日日夜夜,从农贸市场防控到社会面管控,从冷链排查到隔离点食安监管,从核酸检测到疫苗接种,从保供隐价到复工复产,局疫情防控办人员长期日夜不停、任劳任怨,常态化保持24小时值班值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雷厉风行、严谨细实、勇于吃苦、团结协作,这些特质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心保民

重拳严治各类市场乱象

获得群众肯定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干部更要有新作为。通过党建赋能,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工作成效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以前我去买水产品,总是担心过度捆绑,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在八市采购水产品的陈女士欣喜地说道。长久以来,螃蟹绑大草等水产品问题令市民深恶痛绝。2019年底,市场合同处牵头开展水产品称重专项整治活动。“有的市民听说我们要管,认为只是一阵风。”李生林说道,这刺痛着每位市场合同处人员的心,他们下定决心要把这一问题彻底根治。

image

党建赋能,干在实处,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在整治过程中,由于没有法律依据,执法难以落到实处,难度不小。

为此,市场合同处召集厦门法律专家,对水产品称重问题进行界定,创新性地出台全国首个规范水产品称重行为规范性文件。在有了执法武器基础上,推动措施监管,抓好源头、销售、终端各环节;建立常态化整治机制,盯住重要节点,有的放矢;推行诚信筐,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至此,水产品称重“定性难、取证难、执法难”的问题基本被攻克,2021年水产品称重领域立案65起,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从源头促进垃圾减量。

党建一根针,牵起民生千条线。市场合同处紧盯民生小事,集力办好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深刻书写着当代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