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冷藏预制菜团体标准发布会,率先全省发布冷藏预制菜团体标准,并介绍了冷藏预制菜监管和产业发展有关情况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就餐习惯改变,以及速冻保鲜、冷链物流等技术的不断成熟,预制菜产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当前食品产业广受关注的“新风口”。预包装冷藏膳食是预制菜的一类新兴品种,是指采用冷链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制作,密封包装后提供给消费者直接食用或加热后食用的预包装食品,常见的有米饭、面条、饭团等等。相信部分市民已在罗森、见福、7-11等超市的冷藏专柜购买过,或品尝过飞机航空餐、高铁动车餐,这些都是预包装冷藏膳食。作为新技术产品,预包装冷藏膳食有着更高的食品安全要求:一方面,预包装冷藏膳食必须全程冷链贮存、运输和销售,如果生产经营过程操作不当,温度控制失调,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预包装冷藏膳食食品安全标准,也没有适用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给企业发展和产品竞争力带来了较大限制。 一、标准制订有关情况 为推动厦门市预制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市食安办、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委托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制定了《供厦食品 预包装冷藏膳食》《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日前已正式发布。这是福建省首个关于冷藏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团体标准,对加快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严格保障冷藏预制菜食品安全。通过出台食品安全团体标准,填补了我市冷藏预制菜标准空白,督促企业进一步严格把控原材料验收、生产、贮存、物流及销售各环节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有效排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率先全省建立冷藏预制菜标准体系。为下一步将推动冷藏预制菜“厦门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打下坚实基础,将冷藏预制菜与“鹭品”品牌建设相结合,鼓励企业积极申请评定“鹭品”,打造我市预制菜的高品质“鹭品”形象。 三是为企业取得冷藏预制菜生产许可提供路径。为支持预包装冷藏膳食产业发展,市市场监管局配套出台惠企政策,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运用《供厦食品 预包装冷藏膳食》和《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团体标准作为食品生产许可和监督检查的依据。食品生产许可政策能有效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使企业充分发挥产能效益,在行业间更具备竞争能力。 二、推动预制菜监管和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从监管方面看,考虑到预包装冷藏膳食须全程冷链贮存、运输和销售的特殊属性,为确保标准落实到位,保障预包装冷藏膳食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将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在日常监督检查基础上加严监管,按照最高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也就是D级,对企业实施重点监督,提高检查频次,结合实际情况加大监督抽检力度。 从产业发展方面看,此前厦门市企业从事冷藏预制菜生产加工,只能申请中央厨房或集中用餐配送等食品经营许可,或在自家门店进行销售,无法满足企业扩大产能和拓展市场的需求。据调查统计,厦门市目前共有12家企业从事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加工,2021年总产值约为1.9亿,今年预计达4亿;企业若能够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将大幅拉动产能和效益,销售渠道将被打开,2023年的产值有望超过10亿。扶持政策的出台,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厦门市已有见福、联华两家企业在全国团体标准平台上自我申明执行冷藏预制菜供厦标准,并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 最后,我希望,冷藏预制菜的“厦门标准”能够成为食品安全的“保鲜剂”、企业发展的“催化剂”,也希望媒体大力宣传预包装冷藏膳食团体标准和惠企政策,助力我市预制菜产业开辟新的发展“高地”,培育出一批富有特色、全国知名的预制菜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