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创新型、服务型政府,破解知识产权政企联通壁障,打通政府在知识产权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各区、产业园区和行业协会设立了一批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汇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多方优质资源,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渠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合作共享的运行机制,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政策咨询、信息检索、侵权判定、维权策略、纠纷调解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 2022年,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厦门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2022年度厦门市重点扶持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绩效考评标准》为准绳,创新打造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四型四式”新模式,指导12家工作站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公共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能力,取得显著成效。12家工作站共计服务企业1992家,同比增长36.34%。服务对象有效专利拥有量108062件,同比增长46.78%,有效商标注册量76685件,同比增长57.01%;50余家企业实现了专利、商标拥有量的零突破。经问卷调查,服务对象对工作站服务质量满意率达83.6%。 一、“灵动”型宣传,“订单”式培训 针对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纠纷应对能力不强等问题,各工作站因地制宜,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宣传和培训。一是宣传方式灵活多样。如开辟“IP司法速递”线上专栏、开设知识产权“直来知往”抖音直播间、举办IP沙龙、举办知识产权有奖问答活动、编印知识产权漫画、投放电梯数字广告等。二是充分把握宣传时机。在加强日常宣传的基础上,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品牌日”、专利周等重要节点,在我市各大展会、大型商超及重要活动中开展宣传,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直送企业、校园、社区、商圈、朋友圈和马路边。三是开展“订单”式培训。工作站不仅围绕当下知识产权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普适型培训,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订单式”培训。企业可以向工作站提出“量身定制”的具体需求,工作站统合专家资源,直接走进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开展靶向式培训。2022年,各工作站共开展148场次“订单”式培训,参训人员5.35万人次,内容涵盖专利无效及侵权诉讼实务、跨境电商IP纠纷应对、外贸商品出海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转型领域特色保护等。 二、“全链”型服务,“共治”式援助 针对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欠缺、政策掌握不全面、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各工作站从知识产权挖掘——撰写——申请——获权确权——转化运用——权利保护等全链条为企业服务,结合司法、行政力量提供“共治”式援助。一是畅通服务渠道。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维权申请通道、工作站维权专线电话、微信公众号及工作群、知识产权维权日、“三三”问诊台和律师轮值等制度,线上线下同步“接诊”,确保企业第一时间能够得到维权及公共服务;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在全市推广“白鹭分”知识产权绿色服务通道,优先为社会综合信用积分高的企业主提供公益服务;三是延伸服务触角。至目前,以服务产业园区内企业为重点,共成立50家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分站(含分中心、联络点)、7个法律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2022年,各工作组共出具咨询意见1078份,提供知识产权检索信息463份、预警分析报告74份、侵权比对意见26份、维权策略建议124份。四是构建纠纷共治新局面。8个工作站成为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引导当事人以“调”代“诉”化解纠纷;11个工作站加挂“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牌子,协助犯罪预防和合规整改。2022年,各工作站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申请198件,成功调解88件、司法确认33件。 三、“启发”型转化,“挖掘”式运用 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难、品牌创建意识不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各工作站将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品牌创建、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重点专项工作以专场培训、一对一辅导等方式讲深讲透,启发企业转化运用其知识产权,帮助企业挖掘、实现知识产权价值。2022年,成功指导并协助60余家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55家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7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体系认证;76项专利、商标成功得以转化;助推8家重点商标企业加入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助提升“新圩嫂”等公共品牌形象;辅导上宅村、后亭村等非遗手工面线传承人的肖像图案商标注册;推广“古宅大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组织40家企业参与“凤梨穗”地理标志授权仪式等。 四、“智库”型协助,“专家”式辅佐 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业务专才欠缺的问题,工作站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资源优势,协助行政部门开展知识产权监管工作。一是协助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工作。根据上级部门“规范专利申请行为”有关通知精神,劝说申请人将不以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主动撤回,消除对企业信用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全年共协助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3873件。二是协助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协助开展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冰墩墩”、“谷爱凌”、“共同富裕”等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全年共协助立案查处43件涉及冬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的商标恶意抢注案件。三是协助开展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查处。在大型展会、联合执法、专项执法行动中,为行政执法人员快速定性、现场处理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提供智力支持,协助受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提供侵权研判意见。全年共协助办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案件1500余件。(通讯员:张国荣、庞赟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