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间,《孤注一掷》中的潘生和梁安娜展现了网络诈骗的猖獗;现实中,刷单返利、虚假征信、虚假投资理财等通信网络诈骗种类更是雾里看花……通信网络高发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反诈宣传,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投入到反诈防诈“战役”之中。 电诈花式升级 近年来,通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更新迭代,各种新“话术”、新套路频出,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不断翻新手段,出现了“盲骗”转向精准作案等新特点。 例如《孤注一掷》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不少人会被所谓海外“高薪招聘”信息所诱惑,受骗者被骗至缅北后,被迫进行跨境通信网络诈骗,若不配合诈骗团伙工作或者“业绩不佳”,将会遭受挨饿、毒打、电击等惩罚,而在他们的诈骗下,很多人们因一时受骗而倾家荡产。 前不久,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将诱饵抛在了爱玩游戏的孩子身上,利用游戏制造通信诈骗“陷阱”。如近日江苏扬州小杰(化名)在玩游戏时被拉进一个QQ群,群里“客服”称,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但当小杰扫描后,便出现“由于违法领取皮肤,账号已被官方锁定”。骗子随后谎称“会有民警来上门抓你”,被吓蒙的小杰按照对方要求下载指定App,绑定了家长的银行卡,致使被转走4万元。 事先防范,增强反诈意识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指出,“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为此,电信运营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聚焦老年、学生等最易受骗的诈骗群体,展开针对性的宣传。 “大爷,凡是打电话叫您转钱的都是诈骗,来我给您下载一下国家反诈中心APP,收到的涉诈短信和电话、登录的涉诈网址,会尽可能识别并发出预警提示。”中国电信营业厅内,工作人员向大爷介绍道。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电信还会在官方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渠道上发布了各类防诈提醒,同时组织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进敬老院做好充分的防诈宣传,全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 中国移动则打造“1+4+N”反诈宣传模式,针对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客户赠送反诈小卡片,提醒客户切勿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同时聚焦城市、农村、校园3大场景,老年人、学生和农村居民等3类高危人群,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业务推广和宣传促销。 中国联通积极联合公安民警在街道办举办反诈宣传活动,提醒居民不要将个人资料、银行卡密码、手机短信验证码等信息透露给他人,发现疑似诈骗行为时要及时报警。 科技反诈,以“魔法”打败“魔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联网诈骗手法呈现周期长、环节多、跨平台、隐蔽性强等特点。因此,运用数字技术极为重要。 例如中国电信推出96110翼安反诈云平台,以电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为基石,在智能宣传、智能预警、智能拦截等层面实现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安全反诈”新模式。 而中国移动基于号卡安全及大数据能力,利用超级SIM卡这一新一代号卡基础设施,围绕号卡涉诈全流程,构建了以“发卡用卡—治理模型—预警劝阻—反诈处置”四大节点为抓手的全流程反诈解决方案,构建反诈治理新模式。 中国联通则推出了“反诈名片”,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反诈预警劝阻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和来电提醒,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电话接通率,预警劝阻成效大幅度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