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篮子”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是防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关键抓手。翔安区乌山青葱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凭借鲜嫩口感、生态种植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长期缺乏统一品牌标识,不仅制约产业升级,也给假冒的“乌山青葱”以可乘之机,影响群众消费安全与农户收益。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走进乌山村开展系列调研与指导活动,以品牌培育为突破口,为乌山青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民生动能。
田间地头摸实情:筑牢源头安全防线。农产品安全,源头是关键。为精准掌握乌山青葱产业基础,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青葱的种植品种、种植规模、田间管理模式及产品核心优势。通过实地查看灌溉设施、肥料使用记录、病虫害防治措施,全面排查种植环节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引导农户规范种植流程,坚守农产品质量底线。同时,向种植户普及农产品安全标准及假冒伪劣产品识别知识,从源头遏制不合格青葱流入市场,为后续品牌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产业链上寻突破:破解发展瓶颈难题。产业兴旺是民生改善的保障,而完整规范的产业链是防范假冒伪劣的重要支撑。调研中,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重点走访了当地涉及乌山青葱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深入了解青葱从种植、采收、分拣、包装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情况,梳理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薄弱点。针对合作社反映的 “缺乏统一标准、品牌辨识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结合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要求,提出“标准化生产 + 品牌化运营”的发展思路,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规范包装标识,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座谈共识促行动:商标赋能品牌升级。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更是防范假冒伪劣的“防火墙”。在乌山村委会召开的座谈会上,翔安区市场监管局与村两委、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代表围绕乌山青葱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最终就推动乌山青葱申请集体商标事宜达成初步共识。集体商标的申请,将为乌山青葱打造专属“品牌名片”,通过统一品牌形象、规范使用规则,有效区分正品与假冒伪劣产品,降低消费者辨别难度。 未来,随着乌山青葱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与品牌化发展,必将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乱象,让这一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户增收的“致富菜”、群众信赖的 “放心菜”。翔安区市场监管局也将继续深耕民生领域,以更精准的服务、更有力的举措,护航特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通讯员:吴鸿铭 赖彩如)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