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福建银保监局:聚焦特色产业 强化监管引领 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21 05:17:47    分享到:

  2021年,福建银保监局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监管引领,强化资源配置,推动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加大信贷支撑和保险保障,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强监管引领,优化服务机制

      (一)搭建整体服务框架。出台《关于2021年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的意见》,围绕治理架构、优惠政策、服务领域、基础服务、服务模式、人才队伍、联动机制、组织保障八个方面提出19项工作要求,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总体服务框架。截至11月末,辖内涉农贷款余额1.5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0.21%。

      (二)细化关键领域举措。聚焦脱贫人口帮扶,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实施过渡期全额贴息政策,推动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部署银行落实分片包干与全面走访摸排,100%走访对接近14万建档立卡脱贫户,截至三季度末,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01万户、46.03亿元。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指导地市分局出台以农产品质量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增信融资工作意见、三明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助推优质特色农产品质量及综合竞争力提升。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联合人行福州中支结合辖内实际分层分类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对列入“优秀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予“福建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星级机构”称号。指导辖内主要涉农机构将“乡村振兴服务实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指标纳入绩效考核,鼓励设置“服务乡村振兴优胜奖”等奖项,同时加强考核结果在资源配置、转授权、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运用。

image

农行建瓯支行主动对接竹农金融服务需求

激活资源要素,焕发乡村活力

      (一)激活自然资源要素,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全产业链融资服务。围绕我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等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模式,全方位支持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丰富乡村特色金融产品。鼓励辖内机构因地制宜推广“福林贷”“茶易贷”“海参贷”“烟农贷”“沙县小吃贷”等信贷产品,为特色产业提供利率优惠、期限适配、金额适度的信贷产品。推动辖内保险机构逐步扩大森林、水稻种植、生猪养殖等保险的覆盖面,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创新“一县一品”农业保险产品,稳步提升地方特色险种占农业保险比重。截至11月末,辖内十大乡村特色产业贷款余额1320.07亿元,比年初增长25.4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55个百分点;截至三季度末,推广“一县一品”特色农险产品73个,为特色农业提供保险保障1797.9亿元。

      (二)激活人才资源要素,服务乡村创业就业。创设专属信贷产品。推广“巧妇贷”“青创贷”“惠青贷”“科特贷”“创保贷”等利率优惠、期限适配、抵押灵活的乡村能人专属信贷产品,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建立绿色服务渠道。督促银行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批量获取名单;设立“绿色服务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用贷款。推广创业就业中心。联合多部门在全省建立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46个,为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就业信息咨询、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截至11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501.42亿元,比年初增长16.6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75个百分点;农村妇女与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余额340.33 亿元,为25.93万户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image

宁德古田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

     (三)激活产权资源要素,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地理标志商标质押、农机抵押等新型抵质押贷款业务取得突破。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业务增量扩面;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确认承包土地种植物,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线上抵押贷款产品。截至11月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45.11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1.39亿元。

     (四)激活数据资源要素,构建信用信息体系。大力推进农户农企农村信用“画像”。督促辖内主要涉农机构“整村推进”,完成87.48%的农户建档,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分别覆盖40.57%农户、76.96%行政村与45.65%乡(镇),信用户授信余额1856.80 亿元;探索评定海上信用渔区14个,提供“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提高、手续简化”的差异化激励支持。探索建设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融入地方政府涉农平台建设实践,政银协同深度挖掘农户农企生产经营与交易数据,建设林业金融区块链、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等涉农信用信息平台8个,上线金融产品超过70款,发放贷款超过1亿元。

促进城乡融合,建设美丽乡村

      (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农田水利设施、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2021年以来,辖内政策性银行累计投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29.1亿元,支持建设311个项目。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关键领域的绿色农业活动配置充足的金融资源,截至三季度末,辖内支持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219.11亿元,比年初增长26.4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85个百分点。

image

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支持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二)打通城乡经济双向循环。引导辖内金融电商平台提档升级,充分借助城乡物理网点优势,联合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重点商户,打通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截至11月末,金融电商平台已覆盖所有县域,累计入驻商户超过900家,新上架特色农产品300余款,交易额超过3亿元。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