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质量铸信 金融赋能”厦门市“鹭质贷”政银企对接活动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厦门金融监管局、厦门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主办,通过质量融资增信政策宣讲、质量信贷产品“鹭质贷”介绍、企业获贷经验分享、银企签约、融资对接等环节,为湖里区近百家质量信誉经营主体搭建了“零距离”融资对接平台。活动现场,7家企业现场签约获贷2400万元。 2024年11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厦门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4部门联合印发了《厦门市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打造了质量信贷品牌“鹭质贷”,让质量+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经过9个月深耕,全市7家银行落地“鹭质贷”,已为近250家次经营主体提供授信超50亿元、贷款超24亿元,各银行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提供融资超35亿元。其中,湖里区已有36家企业获得贷款超3.1亿元。凭借突出的创新性、实效性、可复制性,该机制从全省9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度福建省金融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解小微主体融资困局。厦门市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将多个优质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及的要素(如上年度产品抽检合格、获得质量管理/环境/健康体系认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等)纳入指标体系,汇集6750家次经营主体,形成质量信誉白名单,其中中小微经营主体超7成。市市场监管局把质量要素转化为金融语言,为白名单内主体绘制“质量信誉五维雷达图”,打破银企信息壁垒,将质量信誉锻造成增信金钥匙,解开了中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局。目前,全市近250家次获得“鹭质贷”的经营主体中,中小微主体、民营企业超9成。在为经营主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鹭质贷”又能反哺质量,促研发、技改投入,构建了“以质增信-以信促融-以贷提质”的良性循环。 促金融机构角色跃升。政策出台后,厦门工行、厦门农行、厦门中行、厦门兴业银行、厦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农商行等7家银行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快速落地“鹭质贷”,利率水平比同类型贷款产品或全行平均利率水平低3bp-28bp。各银行通过开发“鹭质贷”,以政策通信息堵点、以数据破风控瓶颈,成功从传统“资金提供者”跃升为“企业成长伙伴”。 树质量理念反内卷重质量。质量融资增信政策不仅破解了质量信誉经营主体的融资瓶颈,更向社会传递了“反内卷、重质量”的核心政策导向。“鹭质贷”为所有经营主体,尤其是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指明了破局方向:从“拼低价”转向“拼质量”,从“靠规模”转向“靠内核”,坚定不移走“以质取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于政策拓面升级”,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做优存量政策,持续简化流程、完善风控闭环,增强政策普惠性;另一方面扩大增量政策,推动保险机构尽快落地‘鹭质保’,并探索“质量+金融+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让质量信誉成为企业搏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为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再添蓬勃动力。”(通讯员 张潇翎、李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