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福建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7%,位列全国第2位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2 16:03:10    分享到:

2025年9月2日15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今天邀请到: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先生,他将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先生,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先生,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伟先生。

首先,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业先生介绍了有关情况。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成立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集聚资源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这五年,福建制造业的“家底”更厚实,“筋骨”更强健,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全省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1.51万亿元增至2024年1.92万亿元,全国位次从第6位升至第5位。今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5.2%、居东部十省市第3位。截至目前,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7%,位列全国第2位。“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预期全面完成。

工作中,主要从六个方面聚力:

一、聚力调结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点支撑”

始终扭住“产业优”目标,建立“一业一策一专班”机制,加快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补短板,在京东方、联芯、天马微、华佳彩等一批大项目的带动下,“芯屏器核”(集成电路“增芯”、新型显示“强屏”、智能器件终端“提器”、核心电子元器件“硬核”)快速发展,率先实现新型显示主流技术路线全覆盖。高端装备产业“电动引领”走前头,率先在全国启动“电动福建”建设,出台全国首个“光储充检”一体化建设指南。电动船舶在全国先行先试,基本打通上游研发设计,中游建造、“三电”系统研制,下游应用的电动船舶产业链,我省被工信部等五部委列入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地区。石化产业“项目带动”步伐快,“两基地一专区”集聚效应持续释放,中沙古雷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古雷石化基地跻身全国“七大石化基地”。纺织鞋服产业“强链延链”扩优势,从“一滴油”到“一件衣”“一双鞋”,形成完整的纺织鞋服产业链,制鞋业营收全国第一;全国近一半的锦纶、三分之一的鞋、四分之一的服装,五分之一的纱线都产自福建,“福建制造”的鞋服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十三五”末提高9.5个百分点,全球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低空经济、未来显示、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

二、聚力强创新,制造业核心动能“提档加速”

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平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让制造业的“创新引擎”越转越快。关键技术“攻关突围”见实效,聚焦产业“卡脖子”难题,以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研发为重点,组织实施296项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技术、材料、产品,光刻胶、电子特气、宫颈癌疫苗、高纯金属靶材等一批“福建造”打破国外垄断。创新平台“引育并举”强支撑,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5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先后引进东方电气创新研究院、招商局长江船舶设计院等一批高水平机构,助力产业发展。产学研用“协同发力”促转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先后遴选省产业领军团队五批105个,引进“高精尖缺”人才200多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70多项,带动7家企业上市。在全国率先立法出台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累计推广电子、纺织、医药、新材料等新产品311款,各类创新成果更快“落地生花”。

三、聚力建链群,产业承载空间不断拓展

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一体推进县域产业链、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县域产业链“精耕细作”增实力,建立“省级统筹、市级推动、县级主责”推进机制,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白皮书,出台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试点县方案。全省83个县域确定164条重点产业链,11个县(市、区)入选2025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数量居全国第7位,县域制造业“特色牌”越打越响。工业园区“提质升级”拓空间,出台两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协同推进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全省园区承载力有效提升。2024年63个省级指导园区集聚了全省40.4%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45.3%的规上工业营收,千亿园区从2020年的2个增加至7个。我省的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工信部专门在泉州召开全国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让“福建经验”走向全国。先进集群“抱团发展”聚合力,全省现有超千亿产业集群20个,宁德市动力电池、泉州现代体育产品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6个国家级、6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大集群引领、小集群支撑”的良好态势。

四、聚力促转型,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步伐加快

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推动数字化从“点状开花”向“全面覆盖”延伸,让传统制造业插上“数字翅膀”,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数字化转型“广度深度”双提升,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占比超七成,居全国第2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龙岩5市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工业数字化新生态正加速形成,数字化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智能制造“标杆引领”树典范,2021年以来,培育2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54家省级数字化标杆企业,及7个国家级、39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宁德时代、京东方、九牧等企业入选世界灯塔工厂、全球绿色黑灯工厂,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名片。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开新局,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设立福厦泉三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实施“智赋百景”行动、发布116个典型场景,“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民生”等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蓬勃发展。

五、聚力降能耗,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现

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制造业的“内在要求”,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产业优”与“生态美”相得益彰。政策引领“树好导向”,印发工业领域及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4个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政策,为绿色转型把脉定向、积势蓄能。绿色制造“梯次培育”,累计获评3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个绿色工业园区,培育46家省级以上能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制造体系覆盖越来越广。节能降碳“精准发力”,建成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施超300项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压减能耗超100万吨标准煤,推广200多项先进节能技术,5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让制造业的“绿色答卷”越写越优。

六、聚力优环境,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始终坚持优化产业生态,当好“企业娘家人”,加强精准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让制造业的“活力源泉”持续涌流。政策支持“精准滴灌”,召开纪念“松绑”放权40周年暨全省企业家大会,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家干事创业等政策,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落实国家减负政策,持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清理拖欠账款,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精准服务“暖企助企”,建立工业企业挂钩帮扶机制,每年组织工作组下基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入驻企业超3.3万家;上线“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出台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实施方案,及时解决企业诉求。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2万家,利润总额3985亿元,总量居全国第5位;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59家,其中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紫金矿业等3家企业超两千亿元;培育5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6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37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7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质企业群体“枝繁叶茂”,壮大了福建省优质企业群体实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下一步,福建将牢把握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精心编制“十五五”专项规划,扛牢责任、主动作为,以扎实有力的工作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硬实绩,努力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更多工信力量!(张轩宇)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