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风正则队伍强,作风优则民心聚。为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执法队伍、窗口单位、市场监管所行风建设巩固提升三项行动落地见效,助推行风建设“巩固提升年”走深走实,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局长谈行风”专栏,邀请各县(市)区局“一把手”立足岗位职责,畅谈对行风建设的深刻认识、系统思路与实践感悟,旨在以交流互鉴凝聚共识、以示范引领接受监督,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以过硬作风为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市场监管“清风屏障”。 行风引领筑基石 监管服务谱新篇 晋安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文华 行风建设是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2025年,晋安区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总局、省局、市局关于行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扣“执法队伍、窗口单位、市场监管所”三项行动巩固提升主线,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准,推动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准行风建设“方向盘” 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局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行风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题学习30场次,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创新“党建+执法”“党建+服务”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行风建设同频共振,确保行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锤炼执法队伍,打造规范执法“新标杆” 以执法队伍行风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监管铁军。出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推行“预防为主、轻微免罚、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模式,全年对97件案件依法免予或减轻处罚530万元,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行政复议合法率保持100%,行政诉讼败诉率低于0.5%,执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三、优化窗口服务,打通便民利企“快车道” 窗口单位是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平台。聚焦群众办事堵点难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推行“智能秒批”跨部门协同,将企业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事项整合为“企业开办一件事”套餐,办结1148件,审批效率提升60%。首创“专属专员全流程服务”,为34家重点企业提供“一户一策”定制服务,推动新增注册资本108.9亿元。“个转企+许可联办”模式实现当日办结,该创新举措与服务成效获《福州日报》头版报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63万户,总量突破14.1万户,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四、夯实基层基础,筑牢监管服务“桥头堡” 市场监管所是行风建设落地见效的关键一环。扎实推进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完成福新、茶园、宦溪等市场监管所搬迁改造,基层履职环境显著改善。岳峰市场监管所获评四星所,鼓山、福新所获评三星所,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网络餐饮智慧监管模式,覆盖938家商户,与主流外卖平台数据共享,精准抓取违规线索4.46万条,该模式作为先进经验获新华社新媒体平台专题报道,并成为全市治理标杆。同时,全省首创医保与药监部门定期会商机制,有效强化药械安全协同共治,相关经验获国家药监局平台收录推广,凸显了行风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的成效。 五、深化行风建设,筑牢民生安全“防护网” 坚持将行风建设成效体现到民生安全保障上。构建“智慧监管+精准执法+全民共治”体系,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特种设备登记率、持证率均达100%,电梯物联网接入6162台,安全评估904台。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实现全覆盖,“一品一码”追溯数据超2000万条。在药械化安全领域,通过深化会商机制与专项整治,守住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底线。ODR企业线上解纷1557起,和解率96.23%,消费维权效能显著提升。 行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须久久为功。抓好行风建设,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基层为重。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项行动”建设,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队伍,以优良行风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