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一落地,即把“寿险公司5-8年赢利”的国际市场规律踩在脚下——剥离巨额利差损给集团公司之后,中国人寿成为一位生而赚钱的“人造美女”。 2007年,国寿投资更是揽下了782亿元的投资收益,创下历年的天量,成为公司利润的最大贡献者。 不过,伴随资本市场的牛熊切换,逆境浮现。 根据本刊的最新统计,从年初至3月31日,国寿投资交易类股票已产生了32亿浮亏,而可供出售类股票的浮盈已经骤降近259亿元。同时从去年四季度末的持股策略看,重点配置金融类股票的国寿投资未能表现超凡之能力。 不仅如此,国寿投资最为市场羡慕的政策优势,除了坊间传言的项目之外,2007年鲜有大突破,则和2006年几乎“每月有大事”的盛况天渊之别。 政策红利:不可持续? 作为国内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中国人寿的投资备受“呵护”。基建项目、海外IPO、证券公司增发、以及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等等,纷纷落入中国人寿的囊中。 凭借资金规模优势,国寿投资参与了诸多公司上市的IPO。 这些投资让国寿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月5日,仅仅中国人寿认购的部分IPO股份,未实现的收益到达了123.57亿元。 更为赚钱的,是一些需要“特批”的股权项目。 “不断突破现有政策限制,成为中国人寿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之一。”市场人士认为,“例如入股中信证券,以及参股广发银行等,无不需要政策上的配合。” 而根据本刊的统计,2006年国寿投资风光无限,几乎每月都有重要斩获。 不过,问题的另外一面是,如此暴利的“政策红利”能持续多久? 2007年以来,中国人寿没有延续2006年的风头,其参与的大项目数量骤降。 不仅如此,国寿投资甚至无缘京沪高速铁路的投资计划。 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牵头保险团队组成保险投资计划,保险团队集体出资约计160亿元,占总股份13.93%,为第二大股东。其中参与发起京沪高速铁路股权计划的保险公司有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和太平人寿,参与认购方包括中国财险、中再集团、中意人寿三家保险公司,独缺中国人寿。 不过,2007年年末,中国人寿参与VISA股票公开发行,认购金额近3亿美元。继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股票之后,这是国内保险业第二笔较大规模海外投资,也是国内保险公司首次大规模投资于纽约股市。 同时,由于Visa的股价自IPO以来飙升了36%,因此中国人寿已录得账面利润1.08亿美元。不过,3亿美金的规模显然和350亿元入股南方电网,或者56.7亿元购得广发的手笔不可同日而语。 30亿元浮亏乍现 资本市场的潮水减退,中国人寿的股票投资乍现浮亏。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07年底持有的前十大交易类股票和可供出售类股票均在近期遭受损失,这些股票的市值占中国人寿股票投资总市值的46%。 假设中国人寿在一季度没有卖出这些股票,则交易类股票已产生了32亿浮亏,而可供出售类股票的浮盈已由年初的515.56亿元缩水至256亿元。 中金认为,交易类股票所产生的浮亏将直接体现在损益表中而影响当期利润,可供出售类股票浮盈的缩水将导致资本公积的减少,并且降低通过出售股票而实现盈利的能力。 招商证券亦表示,2007年底,权益类的浮盈为500亿左右,如果按照一季度20%-30%的下跌幅度来说,浮盈已经消耗了很多,存量已经不多,而交易类金融资产也将产生一定的亏损,如果市场维持在当前点位不涨不跌的话,国寿今年的投资收益可能在300-400亿之间,也就是说,08年盈利增长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分析中国人寿持有的股票行业,金融股占据大半。于年前货币政策就预测从紧的情况下,这样的配置似乎并无太多的优势。 招商证券认为,在交易类中,国寿持有的前两名股票分别是民生银行和中国太保,但是这两只股票的近期走势并不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