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除殡葬暴利须做大公益蛋糕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毕晓哲人气:1209次 发布时间:2014-04-07 00:00:00    分享到:
毕晓哲
  “要看最后一眼,先交2万元押金”、“不买贵的,就是不孝”。太平间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经之地,而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却发生异化,从宁静之地变质为“扒活人一层皮,发死人身上财”的圈钱宰人之地。(4月3日新华网)
  殡葬暴利祸及普通人群,根本原因还是原本属于公共公益属性的殡葬被市场化了。原本应该属于公共公益属性的殡葬需求,被市场行为介入过深。
  一者,政府提供的公共和公益性殡葬服务项目过少、范围过窄,所谓的“基本服务”不过是遗体火化、骨灰盒等若干项目,而死者家属同样需要也必不可少的其他殡葬服务,则基本上交给了市场。市场行为有趋利性,政府该负责提供的 “公益性项目”越少,市场牟利的空间越大。
  二者,应该完全由政府保障和管理的公共殡葬场所,同样充斥着“市场行为”,这无形中也给“暴利”和“黑心”提供了空间。“吃财政”的太平间等公共场所,却被政府相关单位“出租经营”、牟取私利,这不仅让公共和公益性殡葬丢掉了“公益”成分,也事实上让市场经营主体“绑架”了政府职能部门,导致政府部门监管者在遏止殡葬暴利行为上无所作为,或者在利益共同化面前投鼠忌器。
  因此,彻底解决多年来广泛存在而始终没有解决的殡葬暴利问题,就应该真正实现公益归公益、市场归市场。将政府公益性殡葬服务“做大做强”,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殡葬服务。只有公益性“蛋糕”做得越大,市场暴利的空间才会越小。
  事实上,国家有关方面几年前就有此思路,也进行过积极探索。2009年12月18日,民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制度安排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
  针对殡葬服务乱象,各级民政部门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要让殡葬服务回归本真,民政部门必须要有进一步作为。其完全可以通过建立行业操作规范等手段,来阻断非法谋利行为。可以说,殡葬乱象并非无药可治,关键是在于有关部门有没有治理的决心。希望有关部门抓紧发力,早日结束人民群众的“死不起”之叹。
责任编辑:刘维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