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拼车行业已有专门针对拼车的保险

来源:综合     人气:550次     发布时间:2015-07-27 00:00:00
继打车、专车、P2P租车后,拼车市场正在成为新的资本宠儿,也成为BAT在用车领域进行布局的重要棋子。

    拼车能为私家车主节省成本,间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出行成本,而拼车软件无疑为有效配置私家车资源提供了科技动力。但在实际生活中,拼车却面临法律和现实的诸多尴尬。

    虽然有偿拼车面临诸多问题,但各家拼车软件的管理层对拼车前景却普遍看好。

    北京出台指导意见被视为重大利好

    “AA拼车”王声鑫说,拼车与非法营运有本质区别。非法营运一般指的是“黑车”,这些“黑车”行车路线是以乘客的目的地为终点,也就是说,乘客想要去哪,“黑车”就会拉乘客去哪。而拼车则是以车主的目的地为终点,乘客只能在车主事先设定好的路线上车或者下车。其次,“黑车”以营利为目的,而拼车只是乘客与车主分摊油费,车主并不以此营利。

    去年年底北京市出台的《关于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重大利好。《意见》共分七条,从合乘行为的定义到合乘目的,再到费用的分摊都进行了规范。

    “这个《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已经从政策层面,开始为拼车行为松绑和正名。北京作为首都,出台的政策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爱拼车”软件相关负责人陈女士说,“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在酝酿出台与北京类似的政策。”

    拼车公司申请实时监控专利防范风险

    记者了解到,对于拼车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各大拼车软件的运营公司开始着手解决。目前“AA拼车”申请了一项叫做“车载乘客实时监控系统”的专利。该系统可以通过温度扫描判定车内人数,通过内置GPS模块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实时监控保障拼车双方安全。

    此外,“AA拼车”还将为经过实名认证的会员提供一份价值65万元的私家车行驶意外险,以此打消私家车主担心拼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赔付责任。而“爱拼车”除了加大用户注册时的审查力度,也将引入第三方保险来防范拼车过程中的风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拼车出行作为一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出行方式,在国外十分普遍。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拼车对方便公众出行、提高道路和车辆资源的利用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可以看出各个层面都已经发出了为拼车松绑的信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数城市都会出台为拼车正名或松绑的有关政策。”王声鑫说。

    已有企业推出针对拼车的保险保障乘客权益

    为了解决拼车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目前一些市场份额比较靠前的拼车软件企业都在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推出针对拼车的保险来保障车主和乘客的权益。

    51用车联合创始人门旭光告诉记者,51用车同中国人寿合作,专门推出了针对拼车的险种,保险期限自车主搭载乘客上车开始,至乘客到达目的地下车为止,由公司为车主和乘客投保,一旦出现风险,保险公司可进行赔付。

    记者在《51用车保险方案》中看到,无论是车主还是乘客,在合乘期间出现意外造成伤害,最高可获赔10万元;如果产生医疗费用,最高可赔付1万元。此外,乘客如果出现财产损失,最高可获赔100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他拼车类公司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模式,如嘀嗒用车同中意财险合作、天天用车同安盛太平财险合作,都推出了类似险种。

    “可以看出,拼车行业自身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还看不出太多政府可进行干预的空间和必要。”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王军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由于拼车产业化运作起步较晚,拼车软件企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拼车软件企业还没有为车主和乘客购买相关的保险服务。外经贸大学保险法教授王国军对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剐蹭、追尾等事故造成乘客受伤,乘客和司机都将处于风险中,拼车乘客最好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来化解风险。

    综合法治周末、哈尔滨日报

责任编辑: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