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缴分红井喷
未经审计的非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海地区,早在2008年1-10月期间,新华人寿期缴分红保险的保费收入呈直线上升状态,同期的太平人寿的期缴分红保费收入亦有明显的上涨(见图1)。 太平人寿产品市场部一位人士称,该公司2009年银行保险规模保费看上去与去年大致持平,但其中的构成却有着质的不同。他透露,2009年1月,太平人寿银保长险期缴保费收入超过2亿元(2009年2月银保期缴业务保费收入超过3亿元),几乎是全部银保首期规模保费的六分之一,而同期的银保续期保费收入亦超过1亿元。 该人士透露,2008年一季度银保累计期缴保费收入大约不过是1.8亿。 类似的是,同期的非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1月,新华人寿银保业务中有约五分之二的部分为长险期缴保费,同比增长超过300%。作为此前期缴业务先行的回报,该公司银保续期保费收入则接近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2008年上半年,由于投连险(部分公司)、万能险的强力驱动,银保寿险业务一度高歌猛进,同比增长几近130%。 然而,肇始于2008年夏季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大面积下调,以及部分公司遭遇的投连险退保事件,除极少数的公司外,2009年下半年之后,投连险和万能险相继"退居二线"。 一个例子是,2008年1月万能险尚且还是太保寿险银保当仁不让的拳头产品,占比超过90%,传统分红不足10%,但到同年的6月,其格局已经戏剧性地完全逆转为万能占比不足5%。 据本刊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开始,除新华人寿和太平人寿两家更早启动期缴分红的布局外,又至少有国寿、太保、泰康、生命、中德安联等中外资寿险公司跟进在银保渠道推出了期缴型的分红险。 无论如何,相较于投连的高风险以及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每月波动,一年分红一次的分红险看上去似乎风险更低;并且,在期缴的模式下,其相对于此前趸缴万能和投连的一个大大改进之处是,由于每年年缴保费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内涵价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业内通行的估算方式是,趸缴业务大约相当于同等类型十年期缴业务内涵价值的十分之一。 太保人寿采取的是降规模做期缴,一位寿险业内人士透露,2009年太保寿险着力于调整产品结构,开始力推期缴传统险和分红险,比如,在银保渠道推出利润率较高的期缴分红产品"红福多",在个险渠道计划推出"金玉人生"两全分红。 同期,一向以分红险(趸缴)包打天下的中国人寿(601628),也开始着力从个险和银保渠道进行业务结构的微调。 内部人士透露,2009年国寿着力拉长个险产品缴费期限。比如,2009年个险开门红国寿仍以"美满一生"年金产品为主,占其新单保费的约9成,但缴费期间由去年的3年期产品为主打,转向"停售3年期,主打5年期产品,力推8年期和12年期产品"。 截至目前,国寿在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仍以3-5年的趸缴产品为主,但该人士透露,期缴业务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相当的高度。 收益拆解 即使是在客户一端,因为有着契约规定的每年或每几年返还一定比例现金构成的保证回报,分红险显然是比投连险更让人心安的品种,加上有着保监会《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70%的强制性约束,分红险的收益看上去也似乎比万能险并不确定比例的收益分配方法更为"靠谱"。 受益于2007年度的资本市场牛市,2008 年度各家寿险公司不吝分红,尤其是同期有高达10.24%的总投资收益率支撑的中国人寿,其在2008年春节前后发放了几近8%的分红,令原本温吞的分红险也血脉喷张起来。 不过,就像投资学原理中所一再强调的一点是,历史从来不会简单的重演。类似的是,至少现在看来2008年度的普遍高分红,不仅是空前水平,并且也会是暂时绝后的一个纪录。 一个参考是,2008年,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指标为3.40%,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仅是支撑了2008年度高比例分红的2007年总投资收益率(10.24%)的三成左右。 对此,一位寿险精算师称,虽然分红险一年才进行一次分红,但就分红这一块收益,其取决于由利差等三差构成的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而利差又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以及当年度的投资环境,"所以,波动是很正常的。" 即便如此,在诸多产品宣传单或者条款中闪现的"高"比例"返还",仍旧看上去让人心旌荡漾。 比如,太平人寿盈盛两全C款(2008)10年交的期缴分红产品,其每年返还基本保额的10%,而泰康人寿的金利两全分红(3年交,5年交),则规定每三年领取保险金额的12%直至60周岁。 对此,上述精算师称,大多数的银保渠道的期缴分红,其基本保额大致与其年缴保费相当或略高。"由于当下的期缴分红险至少缴费3-5年,期将返还金额折算成基本保额(而不是所交保费)的一定比例,这样的结果要大大高于按所交保费折算下来的比例。"他说。 他指出,绝大多数的分红险,若按照期满所交保费来粗略估算,所谓每年或每几年返还的金额折算,大概也就是每年1%-1.2%左右的水平。 比如,还是以一家合资公司的两全保险(分红型)来看,假如选择期缴5年,保险期间为15年,年缴保费2万元,按照该产品说明书,在每个保单周年日仍生存时,给付基本保险金额固定比例,5年缴的比例为6%(大约为1200元)。 然而由于期缴方式下累计在缴费期间内所缴保费逐年增加,同样是年缴保费6%的回报,其第一年回报尚且是6%,但到了第五年及以后,由于实际缴费已经变成年缴保费的五倍,其实际的回报变成了1.2%。 不过,相对于此前银保产品过分忽略风险保障的设计而言,当下大多数的期缴分红产品在保障方面不无提升,比如太平人寿盈盈两全C款可附加15年18种重大疾病保障,或其他健康医疗产品。而中国人寿2008年推出的期交分红险安享一生除了疾病生命保障之外,还包括了巨灾生命保障涵盖了地震、洪水、台风、海啸、泥石流、滑坡六种重大自然灾害。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